近年来,吴中区坚持“产业强区、创新引领”发展战略,深化创新链、产业链、资金链、人才链“四链融合”,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中持续打造“全国机器人产业集群第一区”。
打造创新赋能港,激活产业核心动能。建强科创载体。积极拥抱大院大所,陆续引入哈工大苏州研究院等科创平台,合作共建苏州吴中硅谷创新中心等科创载体,增强基础研究力量;加快“一院三中心”创新平台建设,集聚高端人才和创新资源,发挥高水平研发载体牵引带动和资源整合作用。鼓励企业深耕。设立补助资金,对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在攻坚新技术、开发新产品等方面的设备投入进行补助,对新获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等的企业进行奖励。促进产学研合作。加强高校、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,成立创新联合体共同攻关核心技术,实现信息共享、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。
织密场景对接网,打通产业落地“最后一公里”。政策护航应用场景推广。政府牵线应用场景对接。以应用场景为导向,主管单位牵头,举办机器人企业与需求企业的供需对接会,共同探索机器人在各类细分领域深度应用的新模式、新业态;面向全社会公开收集各行业对机器人的实际需求,形成应用场景需求清单,引导企业对准需求痛点研发产品和解决方案,实现“需求牵引供给、供给反哺需求”良性循环。依托哈工大苏州研究院,打造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概念验证中心,对接高校院所和区域头部企业,为产品提供多场景下的验证途径,实现技术成果转移转化。
展开剩余42%挖通金融活水渠,浇灌产业发展沃土。强化金融保障。陆续发布吴中区机器人产业基金群、机器人专项基金,形成区内国资、投资机构、行业龙头企业的合力,精准引导资本流向产业链薄弱环节;优化拓展“金苗贷”“东吴贷”“科贷通”等金融产品,强化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导向。对接资本市场。大力推进企业上市“金苗计划”,设立并运营金苗企业服务中心,实施上市前移服务,做好后备企业辅导咨询、预规范等工作;举办“金苗企业”资本对接会,为金融机构、投资机构与企业搭建起高效直接的互动交流平台。支持创新创业。强化对人才创新创业的金融支持,组建金融服务团,为机器人+人工智能领域人才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;设立东吴创新创业引导基金,强化人才基金对初创期人才企业的股权支持。
搭建人才输送桥,破解产业人才瓶颈。深化校企合作。依托“校园苏州日”“名校优生吴中行”等活动,搭建名校到名城的桥梁,向学子展示城市魅力和产业实力,下好引才“先手棋”。推进以赛引才。通过举办东吴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品牌赛事,壮大科技人才队伍。坚持赛、会、展、聘一体谋划,借助产业考察、招商推介、政策宣讲等活动,增进对话交流,孕育合作机会。
来源:《苏州日报》2025年7月03日 A05版
撰稿:周铁宁
发布于:北京市益升网配资,九狐大通配资,惠州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