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:
这是一个跨越一亿的磅礴数字——截至2024年12月31日,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10027.1万名。他们遍布祖国各地,在不同岗位上践行着初心使命。山东,这片红色热土,拥有逾700万名党员,数量位居全国首位,无数先锋榜样在此涌现,书写着感人至深的故事。
他们是谁?他们在哪里?他们如何用平凡铸就不凡?他们是磅礴一亿中不可或缺的“一亿分之一”。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,大众网·海报新闻推出《我是一亿分之一》系列视频栏目。我们将深入基层,把镜头对准一线共产党员,聚焦他们的工作与生活,捕捉那些扎根基层、率先垂范、服务群众、无私奉献的动人瞬间,展现共产党员的风采,讲述他们平凡而伟大的故事。
海报新闻首席记者 陈洋洋 记者 陈俞印 潍坊报道
“世上只有妈妈好,有妈的孩子像块宝……”
在万千孩子们心中,妈妈,是世界上最温暖的一个词。对孤弃儿童来说,妈妈,更是他们生命中最渴望的一束光。
在潍坊有一位特殊的“妈妈”杨守伟。她是潍坊市儿童福利院的副院长,也是1000多个孤弃儿童的“妈妈”。
25年陆续带大了1000多个孤弃儿童
“杨妈妈!”7月15日一早,穿过潍坊市儿童福利院一楼长长的走廊,8岁的轩轩“坐着”一个康复扭扭车迎面而来。
看到杨守伟,他仰起头高兴地打招呼,还颤巍巍地站起来扶着墙走了一段,一定要杨妈妈看看自己的康复效果。杨守伟微笑着蹲下来,温柔耐心地扶着他训练。训练结束后,悄悄往轩轩手里塞了一块彩色的糖,轩轩高兴地使劲亲了“杨妈妈”一下。
杨守伟陪轩轩康复训练。
走廊两侧,在物理因子治疗室、音乐治疗室等特色康复室里,数十名孤病孩子正在进行康复训练,不时传来唱歌或运动的声音。
这里,大多是孤儿、弃婴或困境儿童,重残率超过90%。在杨守伟眼中,每一个孩子,都需要特殊的关爱与守护。
“我这20多年,总感觉时间不够用,像是与生命在赛跑。”杨守伟说,这里好多孩子生下来就是病残儿童,病情进展很快,所以她总是争分夺秒,希望自己的照顾能让孩子病情延缓一天,为孩子们的手术和治疗多争取一点时间。
临近中午,杨守伟来到二楼婴儿室,抱抱孩子们,和护理员妈妈们一起给小婴儿喂奶粉们,喂一两岁的宝宝们吃饭,然后照顾孩子们睡午觉。
“这里的孩子们来了又走,换了一茬又一茬。”杨守伟看着孩子们的小床感慨说,2000年左右,自己刚到儿童福利院工作前,以为照顾宝宝是件很容易的事,没想到,一进婴儿室,她被各种生病的宝宝震撼了。这里的孩子很多生活无法自理,她深知,今后的工作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。
杨守伟给小宝宝喂饭。
喂奶喂饭、把屎把尿、洗澡洗脸、康复特教、值夜班……今年,是杨守伟来到儿童福利院的第25个年头了。转眼,在这里,她陆续带大了1000多个孤弃儿童,也成了无数孩子心目中最爱的“杨妈妈”。
“你们永远有妈妈”
“妈妈,快来喝果汁!”下午3点,杨守伟刚走到生活辅导室外,几个孩子从窗户看到她,欢呼着跑到门口,开心地抱住她。
杨守伟“养大”的孩子们,欢快开朗,喜欢撒娇卖萌,不高兴了还会发脾气。
“要让他们像在妈妈怀里长大的孩子,爱撒娇、淘气、有个性。”杨守伟说。
杨守伟喜欢抱抱孩子们,亲亲脸、摸摸头,她深知,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们遭受过巨大的心理创伤,需要更多的爱和安全感。作为妈妈,杨守伟尽力宠着每一个孩子,让孩子们在这里无忧无虑长大,将来能勇敢去闯荡。
儿童福利院的卧室里,床上都摆着小熊玩偶。
在她看来,要当好儿童福利院孩子们的“妈妈”,除了爱心和耐心,还需要充足的专业知识。20多年来,杨守伟不断苦学本领,先后取得了孤残儿童护理员、高级育婴师、营养师、康复保健师、蒙特梭利中级教师、助理社工师、社工督导等多项资格证书,成长为护理“全能战士”。
她的事迹感动了全国很多人,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、全国“五一”劳动奖章、全省道德模范等。她还申报成立了“杨守伟劳模创新工作室”,完成了孤弃儿童保护性约束衣、手握环、婴幼儿触摸墙等创新10余项,部分创新成果全国推广。
此外,杨守伟和同事们还组织建立了儿童福利院孩子从幼儿到职业教育的15年贯通培养体系,让每个孩子身心健康、个性发展,让每个孩子将来都有“出路”。
“我有一个梦想”
晚上7点,天色渐晚,孩子们也有些累了。
杨守伟挨个房间看看,确保孩子们的小床收拾得干干净净。儿童卧室里,紫外线灯早已消过毒。每个小床上,都摆着一个蓝色的小熊玩偶,静静等着孩子们回来。
在潍坊市儿童福利院,有一面长长的照片墙,上面贴满了从儿童福利院走出去的孩子的照片,这些都是杨守伟20多年来最亲的人。
看着墙上的照片,杨守伟数次红了眼圈。她掰着指头算了算,这些年,她陪400多个孩子做过手术,有1000多个孩子叫过她“妈妈”,先后有400多个孤弃儿童有了自己的新家,许多孩子重新进入家庭,走进校园,融入社会。
“我有一个梦想,想把照顾孤弃儿童的知识和理念推向全社会。”作为一名基层党员,这是杨守伟的一个梦想。近年来,随着社会和医学技术进步,儿童福利院收到的因病被弃的婴儿越来越少,杨守伟深感欣慰。这些年,她把爱心投向外界,带领护理员们走出儿童福利院,“康复、特教、社工进社区”项目,通过“志愿服务”的形式,向残障儿童家庭宣讲康教常识,提供康复训练,帮他们链接资源等,把服务送到困境残疾儿童的身边。
“我还特别想代孩子们说一声感谢,因为国家从来没有放弃过他们。这么多年,孩子们一直被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关注着,感受着和其他孩子一样的爱。”杨守伟说,作为一名党员,自己凭着一份爱和给孩子们一个温暖的家的想法,她坚持了下来。未来,她希望,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走向社会后,也能回馈国家和社会,将这份爱传递下去。
(为保护隐私,文中儿童姓名均为化名)
益升网配资,九狐大通配资,惠州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